张继君:把农家豆变成“金豆豆”

2023-07-27 17:00:45 来源: 渝西都市报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10余年来,她和团队成员潜心研究大豆、食用豆和高粱等杂粮作物,选育出高蛋白大豆、鲜食蚕豆、绿豆、红小豆和高粱等一系列新品种28个,在重庆及西南地区累计推广380万亩以上。近年来,针对杂粮生产缺乏新品种和生产过程人工成本过高等问题,她和团队成员开展系列技术攻关,较好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

她,就是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杂粮研究室主任、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继君。张继君带领团队成功入选了首批“重庆英才·重庆市特色杂粮创新示范团队负责人”。

潜心研究,杂粮科研领域硕果累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2年,在四川农业大学读农学专业的张继君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作物研究所进行小麦科研。2006年,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改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组建了杂粮研究室,张继君成为研究团队的带头人。

“团队成员9人,专业涵盖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示范推广等。”张继君说,依托重庆市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主要服务于全重庆市杂粮产业。经过多年的团队人才构建与培养,逐步形成了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特色杂粮新品种培育与推广、丘陵山地杂粮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特色杂粮产品加工提升技术、杂粮产业功能拓展技术研发等五大方面的特色杂粮创新示范团队,涵盖从源头到终端产品的杂粮全产业链研发与应用,形成的科技成果在永川、合川、大足、潼南等渝西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张继君的带领下,团队拥有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重庆市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寡日照与高温伏旱区粮油作物野外观测站等3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在国内杂粮科研领域处于先进水平、西南片区杂粮科研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团队在大豆、高粱、蚕豆、绿豆、红小豆、荞麦等特色作物开展连续多年的研发工作,目前已选育出的高蛋白大豆、鲜食蚕豆、绿豆、红小豆和高粱等一系列新品种28个,在重庆及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8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3.2亿元以上。随着成果应用面积逐年增加,重庆市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同步提高,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应用面积已占到重庆市杂粮总面积的40%以上,为西南地区和我国特色杂粮振兴计划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除团队获得诸多成绩,张继君个人也获得大量殊誉。如,主持承担、完成了农业部的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豆轮作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庆市重点自然基金“重庆大豆G.soja亚属优良资源及优异性状的挖掘”、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高品质食用豆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应用”等国家和省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育成12个大豆新品种和11个食用豆新品种通过省级审(鉴)定;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植物保护》和《西南农业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永川区政府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

攻坚克难,破解小杂粮种植难题

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然而,就是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成为张继君参加工作来一直记挂在心头的大事。

为培育新品种,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张继君和团队成员几十次上百次爬坡上坎到山间地头观察、检测、记录、分析比对。

宝剑锋从磨砺出,豆花香自苦寒来。针对重庆市蚕豆赤斑病高发频发的现状,张继君和团队成员采用抗病育种与抗逆栽培相结合,进行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创新,攻克蚕豆抗赤斑病育种与抗赤斑病栽培技术难关。在重庆创新育成首个抗赤斑病蚕豆新品种“通蚕鲜8号”,发明抗赤斑病栽培技术、快速检测农作物最优播种密度方法和蚕豆高效杂交育种技术。

针对重庆市绿豆生产中存在的熟期不集中、采收费工费时、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低的现状,张继君和团队成员收集国内外绿豆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圃,筛选出一批优良材料,育成适于集中收获、高产、大粒、光亮、早熟、抗逆的黑绿豆新品种“渝黑绿3号”。

针对重庆市大豆产区经度纬度跨幅小、海拔高度差异大的环境特点和生产种植模式,张继君和团队成员培育出适宜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季节生产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型的广适大豆品种9个。

针对重庆市高粱生产上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稀缺的难题,张继君和团队成员利用鉴定的高粱核心亲本材料和创制的恢复系,通过在重庆、云南和海南等三地实施春秋冬三季穿梭育种,快速创制抗逆优质高产特异的高粱育种中间材料、恢复系,构建骨干亲本资源库。育成高产、优质、多抗高粱新品种6个。

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山大坡陡、土地贫瘠,张继君和团队成员育成了直立、抗倒伏、需肥少的芸豆新品种2个、红小豆新品种2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继君带领团队在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完成了重庆市全域覆盖的杂粮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开展了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繁殖保存工作;在特色杂粮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方面选育出优质高产、广适多抗和适合机械化、设施化的新品种,在高蛋白大豆、鲜食蚕豆、宜机绿豆、酿酒糯高粱等作物上取得新突破;在丘陵山地杂粮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方面,开展特色杂粮绿色高效示范,大力推广发展蚕豆、豌豆、荞麦和鲜食秋大豆、蚕豆等作物,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在特色杂粮产品加工提升技术方面,研发中高档优质杂粮产品,开发豆类、荞麦、糯高粱等特色保健产品和功能性食品,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杂粮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杂粮加工业上规模、提档次;在杂粮产业功能拓展技术研发方面,开发杂粮产业与多经产业、养殖产业、旅游休闲、生活体验结合,把杂粮产业由单一的粮食功能向满足城乡居民多元需求转变,推进农牧结合、农旅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种养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多渠道、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人才政策,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农业科研是一条很漫长的路。”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张继君自信满满地说,带领团队加强特色杂粮科研创新研究,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品种;研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绿色新型栽种模式;加速杂粮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依靠现代农业服务信息网,打造重庆杂粮品牌。

张继君说,永川区委区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永川人才政策让她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永川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永川英才培育引进激励办法(试行)》,自团队入选重庆首批英才计划“重庆市特色杂粮创新团队”后,给予团队5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助力了杂粮学科发展。她表示,接下来,她和团队将加强与驻永科研机构的沟通联系及调研,针对性出台成果联合培育的相关政策,加快科技成果在永落地转化,加强和永川区级相关单位的对接联络,进一步畅通人才交流渠道,促进优秀人才扎根永川、建设永川、逐梦永川,为永川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梅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