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成药集采终落地!儿科中成药将成创新选择?
2023-08-14 22:00:21 来源: 星空财富
省级联盟形式的中成药集采已经陆续组织过4轮了,就在6月21日,首次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结果也终于出炉。
(资料图片)
自2022年9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成立以来,将近10个月的漫长周期让这次中成药全国集采颇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不过结果也还算理想,价格基本符合预期,不枉市场的苦苦等待。本次集采共有63家厂商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71.60%,应属不低。而拟中选品种49.36%的平均降幅,也低于广东6省联盟中成药集采的平均整体降幅。
本次全国中成药集采时间轴
来源:湖北省医药价格招标采购网,东北证券
降价再温和也难掩中成药集采已渐成扩大之势,而在这样的浪潮之下,有哪些方向值得关注呢?
01集采规则不断完善其实中成药集采是个挺有“技术含量”的事儿。
化学药可以简单地按照通用名或药学特征来进行分组,但中药独家品种比较多,这样分组不利于竞价。所以这次集采首先是遵从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现代医学诊疗对功能主治相近的药品合并分类。比如57家厂商都有银杏叶相关产品,如银杏叶滴丸、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云云。在这次的分类下,这些产品组方都是“银杏叶提取物”,医保分类也一致,所以合并在一块集采。这样的分类就较好地解决了中成药的特殊分组合并问题。
此外,对评价标准和中选规则也有创造性地调整。中成药没有一致性评价作为依据,质量体系也很复杂,如果仅以最低中标价作为中选规则的话争议太大。这次集采采用综合评分法,价格竞争占60%,技术评价占40%。这40%里包括医疗机构认可度、供应能力、质量安全、创新能力等等一系列指标。尤其是医疗机构认可度是让19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来打分,做到真正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和临床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
可以看出,从2021年底湖北省牵头的省际联盟首次涉足中成药集采以来,中成药已经经历了5次带量采购。随着集采规则的逐步完善,更多中成药品种纳入集采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成药集采过往情况统计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易联招采,万联证券研究所
当然,对于相关厂商而言,集采给业绩带来压力是肯定的。本次集采纳入了上市公司旗下的15个药品,这些品种平均降幅51.45%,略高于集采整体降幅。尤其是吉林敖东(000623)的香丹注射液,生生降了71.75%。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集采这柄利剑,最靠谱的出路就是押注研发,这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其实往往是个挺难的命题。不过从2023H1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情况来看,54起受理数量已较去年同期大增64%,说明中药厂商正在大踏步地创新。
相关上市公司中选药品价格降幅
来源:湖北省医药价格招标采购网,东北证券
02叠加基药调整预期,儿科中成药或受益那么创新的方向在哪儿呢?或许也可以结合基药目录的调整预期来看一看。
所谓基本药物,就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要,保供保配备的药品。截至到现在,我国一共发布过5版基药目录,最近一版是2018年的。而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基药目录的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市场普遍认为新版基药目录的调整发布应已不远。
我国历次基药目录品种情况
来源:国家卫健委,华福证券研究所
而在基药目录中,最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就是儿科中成药。2018版的基药目录首次在中成药部分增加了儿科用药,但整体来看儿科用药占比仍然比较有限。近几年政策层面一直在向儿科用药倾斜,从202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到今年出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无一不强调国家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重要性。
其实儿科用药本身市场也足够广阔。虽然我国0-14岁儿童数量自2019年至2022年呈现下滑态势,但仍保有2.39亿人的庞大体量。而且儿童患病率和就诊率更是不断增长,以0-4岁幼儿为例,两周患病率从2008年的17.4‰上升至2018年的22‰,两周就诊率从2008年的24.8‰上升至2018年的24.9‰。无论是在医院端(96亿元)还是药店端(72亿元),儿科用药的销售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公立医疗机构中成药儿科用药销售(亿元)
来源:米内网,华福证券研究所
虽然需求火热,但国内儿童“缺医少药”的现象仍然长期突出,这和供给端的窘迫分不开关系。因为儿科用药在剂型、安全性和口味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复杂,造成研发成本高且周期长。这就造成研发儿科药对药企来说是个相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国内六千多家药厂中,满打满算只有10家是专门生产儿科用药的,用儿科用药生产部门的也就只有30家左右。
在去年年底的特殊时期有一款叫美林的药名声很大,其实这就是儿童版的布洛芬混悬液。但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款药都有对应的儿科用药版本。事实上,90%以上的药都没有,儿科用药剂型和成人用药剂型的比例高达1:59。
儿童专用药物剂型与现有药物剂型比例
来源: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华通证券国际研究部
供需如此不平衡,这给了相关厂商不小的市场机遇,比如已有60多个儿科用药品种上市的龙头企业葵花药业(002737)。旗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产品在国内市场销量不错,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还进入了儿科中成药治疗的相关应用指南。2023Q1的业绩表现更是十分亮眼,单季度17.66亿元的营收成绩实现了同比47.31%的增长,4.0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85.30%。华特达因(000915)疫情三年期间的营收CAGR更是高达34.78%,体量从11.22亿元增长到 20.28亿元。
不过儿科中成药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相对狭窄,无论是葵花药业旗下产品线还是葫芦娃(605199)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贵州三力(603439)的开喉剑喷雾剂,主要还是在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范围内深耕。其他病种涉及不多,限制了儿科中成药的覆盖面。近年来相关厂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葵花药业在2022年分别在儿童罕见病和精神神经领域导入了临床有需求的大单品,贵州三力等公司也在通过收并购和品种引进等方式向其他领域拓展。
笔者认为,这种拓展对于儿科中成药,甚至是整个中成药领域而言都具备示范意义。
集采已是大势所趋,光抱紧现有的核心大品种已经远远不够了。至于突围之路要去向何方,或许可以从这些新方向上入手。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