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崖上广陵绝

2023-08-02 16:24:05 来源: 个人图书馆-老庄友华

《广陵散》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名曲,但据说一度失传,《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道: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广陵散》又是如何失而复得,一直流传至今了呢?

对此,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告诉我们,是魔教的长老曲洋接连盗挖了二十九座古墓,最后于蔡邕的坟墓中获得了《广陵散》的曲谱,曲洋和他的演奏搭档———衡山派二号人物刘正风一起遇难之后,此曲又被令狐冲和任盈盈这对夫妻传承了下来。

我没有看过中国民乐史方面的正规教科书,不知道曲洋和刘正风是否已经被作为古代音乐家而列入其中,但是有一点疑惑确实是从《世说新语》和《笑傲江湖》里都没有找到答案的,那就是:《广陵散》既然是名满天下的琴曲,当年一定是曾经火爆过,点击率超高,那曲谱也想必在从汉到晋的音乐培训班里人手一册,怎么会嵇康一死,就只得靠曲洋去挖坟了呢?

对于上面的疑惑,我自己倒是也有一点想法,不敢说是答案,只能算猜测。

我想,古人理解中的名曲,可能和点击率的关系并不大,或者说多少人点了赞并不说明什么,关键可能还是要看是什么人点赞,就好比俞伯牙认可樵夫钟子期的点赞,但如果是钟子期之外全天下别的樵夫都点赞,俞伯牙也可能会提前摔琴。黑木崖上面,会弹琴拉曲的未必就一个曲洋,论演奏手法,也未必就都不如衡山派的刘正风,但是那些人,可能并不欣赏《广陵散》,能欣赏《广陵散》的人,比如刘正风、令狐冲和任盈盈,可能也同样欣赏不来黑木崖上面点击率超高的曲子。

由此可见,古人或许觉得,名曲并不因喜欢的人多而为名曲,而是很可能相反,恰恰因为喜欢的人少而为名曲,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毕竟写曲子不是包饺子,找到大把的韭菜就算有了成功的基本保障。

所以,也许在古人看来,点赞的价值和大前提很有关系,这个大前提就是你的创作是由什么地方的人来评鉴,假如是傻子扎堆的地方都给你的创作点赞,那与其说值得自豪倒不如说实为耻辱。

换而言之,《广陵散》如果在黑木崖上面竟然于琴曲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那黑木崖一定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那个“离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的黑木崖了。

曲洋在黑木崖上找不到《广陵散》的知音,固然可能是悲哀之事,却也反证了此曲的不同凡响。

最后,顺带提一下,与黑木相对的是白木,论拆字式影射,金庸先生这种老一辈文化人,功力比缺文少墨的前度刘郎,那要高出不知多少倍了。

​备注:盛世益隆,杜肃亦增,而文水之雅量则未必常有,故为防失联,请长按或扫描如下二维码添加作者个人微信号。此号仅供已经关注本公众号的读者备用,日常情况下恕不寒暄问候亦不闲聊,还望大家谅解。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