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播:强的大王朝都是打出来的——不信您就看看秦汉唐有多强宋清有多弱
2023-06-26 20:18:57 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有一句话叫"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但是这句话用在宋朝和清朝身上并不合适,因为他们是"宁愿跪着死也不愿站着生"--一直到被灭掉也没站起来。而事实上,依仗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科技、人口基数,宋朝和清朝不说可以横扫天下,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看着两朝历史,就是一部挨揍史,宋朝从打靖康年间跪下去之后,就一直没有站起来。而清朝也差不多,那是一个人人争当奴才的朝代--自称奴才比自称微臣还光荣的朝代,能跪着也是一种"荣耀"。而这两个宁肯跪着死也不站着生的朝代有一个共同特点: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岁币"和"赔款"花多少都可以,自己修园子花多少也不心痛,但是要用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扩充军备,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都说宋朝和清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可是笔者总是怀疑,宋朝和清朝的皇帝是没有看过诸葛亮的《出师表》的,即使看过,也没理解《出师表》的精髓--诸葛亮一共写过两篇《出师表》,所谓"前""后",都是后人加上去。诸葛亮在第二篇《出师表》中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诸葛亮这句话可谓说到了点子上: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周边有邻居,那么不是我打你就是你打我,相安无事那是不可能的。而宋朝和清朝跪着双手奉上金银财宝乃至土地人口,实际是割肉资敌,最后钱花光了、肉割完了,也就跪在那里咽气了。如果他们敢打一下的话,没准儿还真能绝处逢生死中求活呢,只可惜宋朝和清朝的皇帝和"臣子(奴才)"们跪惯了,宁肯跪着享受几天就死,也不肯冒点风险为王朝求得一线生机。
细看史书,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强大王朝都是用开放的胸襟打出来的--不信您就看看秦汉唐有多强宋清多弱。
首先我们来看看秦朝,委婉批评秦始皇"闭关锁国"的《谏逐客书》,不但令秦始皇猛醒,而且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秦朝前期的胸襟也是比较开放的,所以他们才能有"西取由余(晋国人,秦穆公上卿)于戎,东得百里奚(齐国)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这样招贤纳士不问"国籍"的举措。而到了秦始皇这一代,让秦国农业飞跃式发展的,是韩国来的水利专家郑国;为秦始皇制定军事战略的,是来自魏国的尉缭子;先后替秦始皇管理政务的吕不韦是卫国人、李斯是楚国人,就连掌管全国半数以上军队的蒙氏家族(蒙恬蒙骜)也是齐国人。秦国拿来的是人才,增强的是自己的实力,实力增强之后自然要打出去:每天被六国联军堵在函谷关门口叫骂,这日子也不好过,而一旦函谷关被撞破,秦国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再来看看汉朝,汉朝既拿来人才,也拿来战术。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成了汉武帝临终托孤的重臣之一。而汉武帝还跟匈奴学会了怎样训练和使用骑兵。一开始是匈奴骑兵追着汉军步兵砍,后来变成汉军骑兵跟匈奴骑兵对砍,最后就是汉军骑兵追着匈奴骑兵砍了。会学习敌人的长处。还得有跟敌人决战的胆量:金钱布帛乃至宗室之女不能保证大汉边境安全,这一切都得靠胯下战马和手中的强弩以及环首刀--把战火烧到匈奴腹地,这才能漠南无王庭,老百姓才能安心种地。
至于唐朝,那就不用说了,作为"天可汗之国",唐朝的皇帝和文武官员喝着葡萄酒、吃着烤肉,骑着全世界送来的宝马良驹,想打谁就打谁而且还能打赢,而冲在前头的,往往是"番将""胡将"--那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连李白、白居易可能都不是纯粹的汉人,就更不用说家族前辈女性多姓独孤的李唐皇室了。要说唐朝唯一做错的事情,就是接收倭奴国"遣唐使"了,那帮龟孙学去了不少先进的治国理念和军工技术,名震天下的唐刀没流传下来,倭刀倒是一直还被用着--而这也恰恰证明,倭寇的学习精神是不容小觑的。
秦汉唐以开放的胸襟包容、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和先进技术,这才造就了当时想打谁就打谁而且能打赢的强悍帝国。而到了宋朝和清朝,这种情况完全反了过来:宋人只会看着幽云十六州哭天抹泪--没有养马的地方,打不过辽国金国,连小小的西夏也打不过。这是最无耻的借口了,宋金结盟的时候,要多少战马金国都会送过来,前提是要付钱。但是宋徽宗不肯付,因为有钱还要留着给自己修园子呢,大臣们也要享受一下,工资不能低。而且宋朝君臣似乎就没想过:秦汉的土地不都是一点点打回来的吗?幽云十六州能被别人打去,你也可以打回来呀。后来宋人不再看着幽云十六州哭了--因为看不见了,他们只能跪在西湖边上祈祷金国大爷大发慈悲别过江了。
至于清朝:不说也罢,闭关锁国的一群妄自尊大者,居然用红缨枪和大刀片子向有着坚船利炮的列强"炫耀武力",结果成了"虽远必赔"的黔之驴……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