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头条丨当艺术变大
2023-04-26 13:39:42 来源: 搜狐数码
看见大艺术
艺术,未曾远离科技。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已经尝试通过画笔之外的工具辅助创作,以呈现更加真实准确的物像,正如艺术家霍克尼( David Hockney )所说:从 15 世纪早期开始,西方就有许多艺术家使用镜子和透镜等光学器材进行投影,借此来帮助他们作画。这类器材在绘画中出现时间之早,超乎想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助光学器材画出的透视完美的鲁特琴
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或许是最为人熟知的使用过光学器材的艺术家之一。
包括斯塔德曼( Philip Steadman )、韦伯( Gregor Weber )和霍克尼在内的诸多学者,都确信这位荷兰艺术家十分熟悉暗箱技术,并用此完成了他作品中的构图及造型部分。
惯常所说的暗箱技术,运用的是小孔成像的原理。维米尔的暗箱略有不同,他在小孔位置加入了高质量的凸透镜,如此,整个房间便成为了暗箱,暗箱内投射出的影像因凸透镜而变大,画面场景变大,画作尺寸也大了起来。
霍克尼认为维米尔通过暗箱画出了《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生活的时代,凸透镜颇为不易得,部分艺术史学家认为,他极有可能通过教会获得了此种珍贵仪器,除此之外,另有一种可能或是更为接近事实:维米尔的凸透镜,得自邻居列文虎克( Leeuwenhoek )。
列文虎克与维米尔出生于同一年,关系紧密。被称为“光学显微镜之父”的列文虎克,一生磨制了 500 多个镜片、制造出了几百种显微镜,他时常在闲暇时去到维米尔的画室观赏画作,交流艺术与科技。维米尔完成于 1668 年的作品《天文学家》,正是以列文虎克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此幅画作,也使用了暗箱技术。
斯塔德曼认为维米尔通过暗箱画出了《天文学家》
维米尔离世 50 多年后,因制镜技术发展,暗箱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工具。又过近一个世纪,最新的暗箱科技——照相术问世。
艺术进程发生转向,与照相术的问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从古典写实绘画中抽离出来的印象派,回避了照相术,却仍然没有远离科技:分光镜的出现,使世人认识到光具有不同的色彩,为了捕捉光与色的变化,印象派艺术家们主动走到户外,开始在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记录光的多彩美感。于是,《草地上的午餐》和《睡莲》等经典作品,诞生了。
睡莲 莫奈
将艺术与科技、理论结合到极致的艺术家,当是修拉( Georges Seurat )。
在那幅著名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里,修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受前沿光学研究影响,他通过科学方法将自然中存在的色彩分剖,然后用上万个相近或互补的纯色色点,点满了整幅画作。远处观看,色点在欣赏者的眼睛里神奇地混合,并产生了中间色,最终,一幅和谐宁静的作品形成。
显而易见的是,暗箱技术、照相术和分光镜的应用,并未掩盖艺术家的伟大。维米尔的伟大,在于捕捉普通的日常,在于从普通的日常中传递微妙的暖意,而这样的暖意,作为技术的暗箱无法触及;印象派的伟大,在于对瞬息多变的大自然的描绘,在于使色彩焕发出它原本的模样,而这样的样貌,印象派之前无人在意。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
若要继续向前探究艺术与科技的关联,当去到新石器时代。
位于英国伦敦西南部的巨石阵,是最著名的史前遗迹之一。这些排成环形的巨石,单块重约 50 吨,最高者达 10 米,多数从 300 多公里外的远处运至此地。令人疑惑的是,仍在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年代,人类为何要将小小的石头推向巨大,他们又是通过何种科技完成了这项杰作,尚无定论。不过,可以确信的是,被今人视作建筑遗迹的巨石阵,一定隐含了艺术与科技的早期互动,人类也已开始通过此种互动,将艺术变大。
巨石阵 ©ryanking999
今时,艺术依然向前,科技依旧发展,艺术与科技的互动亦在持续。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使两者都获得了新的能量——交互科技,使艺术向着更具人文气息的方向迈进,AR 科技,则使艺术有了更深的空间意识及沉浸感;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也使我们看到新时代“巨石”的坦然出现——于上海外滩进行的“裸眼 3D 数字艺术展”,恰是通过对“巨物”的呈现,将艺术变大,把艺术与交互、AR 科技结合,做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试验。
所谓的巨物,实际是两个巨型手机。vivo 和国际知名视觉平台 OUTPUT 1:1 原比例放大复刻出的 vivo X 系列新品:X Flip 与 X Fold2 两款机型。
三百多年前,维米尔为画出更大的室内场景,耗费了大量时间制作暗箱。今天的科技,虽不同往日,但要实现高 8 米、长 12 米的巨屏还原,仍非易事。经过耐久性、坚固度和抗风度等测试,经过对菱格纹、边缘弧角等细节的反复设计,巨屏终于以真机般的肌理和光泽,落地上海外滩。
vivo X Flip
vivo X Fold2
超大巨屏,只是“裸眼 3D 数字艺术展”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巨屏上的数字内容所体现出的艺术性与科技感,更是令人感到惊喜。
双屏之上,偶会出现一只源于 vivo 萌宠壁纸的 3D 猫咪,它似是具有了生命,不时地舔舐着爪子,挠拭着耳朵,它也会伸出萌爪、打个哈欠,或是在两个屏幕之间跳来跳去,生动活泼。如你与它互动,在雷达追踪、人体捕捉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猫咪会散发出萌趣,欣然接受屏幕外的互动与抚慰。
此种艺术化的趣味科技,在 vivo X Flip 上也可轻松实现。每至工作疲惫,手边的 vivo X Flip “魔镜”大外屏便会跳出一只萌宠,它可以不打扰地陪伴,也可以关爱互动,生活中的乐趣,就此而来。
交互猫咪
双屏中的 vivo X Fold2 大屏,另有妙趣。
大屏背后,是东方明珠及其周围的楼宇景观,当屏幕里出现相同景致的 3D 图像,奇迹也就出现了:3D 图像与真实景观发生重合,真景与图像难以辨别,此时,前景中浮游出一群水母,它们缓缓游动,一切犹如幻境,又具有了达利( Salvador Dali )意味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氛围。而当物理景观与数字景观合一,新时代艺术与科技的交汇点慢慢浮现,vivo X 系列新机的超前设计理念,也便显现了出来。
3D外滩
看过 3D 外滩,将迎来粒子外滩。由无数极小粒子汇聚而成的外滩景色,宏大细腻又璀璨华丽,它完美地显示出了 vivo X 系列新机超高的显示性能与对色彩的饱满还原。
若细细品赏粒子外滩,会发觉它与经典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也有一丝连接,它们都由“色点”构成,它们都是对美好景致的再现,它们也都运用了最新的理念或科技。假使修拉看到这一幕,应该也是喜欢的吧。
粒子外滩
数字内容创作者三无化碳和 Liam Pitchford 的数件作品,也参与到了“裸眼 3D 数字艺术展”中。
三无化碳以 vivo X Fold2 的三重配色华夏红、天青蓝和弦影黑为灵感,创作出了晴空、青墟、惊鸿、斜阳 、紫霄和月没六个篇章,以呼应都市人一天的生活状态及情绪。赤、青与黑,均被归入中国传统五色之中,它们与六个禅意满满的篇章,在转换间,将观者带入了时间的隧道中,以此对照古今,感悟今时;Liam Pitchford 则是用经典艺术作品 Lavender,与 vivo X Flip 经典皮质菱格纹外观结合,打造出了一个极度轻柔舒缓的抽象空间。视觉上的轻柔与舒缓,定然也会延伸到触觉与心理上,一如 vivo X Flip 的梦幻紫色皮质菱格纹所带来的浪漫感受。
三无化碳作品
Liam Pitchford 作品
双屏中不时出现的男士与女士的手,变幻手势,像是一幕哑剧,也意味着现实与科技、艺术与科技的良性交互。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在 vivo X 系列新机上尽显无疑,正如双屏上的 X 符号,在不同环境中隐约凸起,它象征无限,也隐喻两款新机在不同环境中的自如应对及使用者的自由体验。
超大巨屏的丰富呈现,从多个层面预示着 X 的魅力,它也映射出了 vivo X Flip 与 vivo X Fold2 两款机型的形态特点:前者折叠后,小于掌心,小巧灵动,打开后大有乾坤;后者的沉浸大屏,超越感官,展开后,大于想象。
玩于掌心
X 符号
用艺术与科技点亮外滩的“裸眼 3D 数字艺术展”,是“春日限定市集”的一部分。
市集里,还有咖啡节、摄影展、快闪店和体验店等丰富环节,观看者在体验先锋艺术与前沿科技的同时,尽可感受外滩繁华、享受更多悠闲。
街区
这个春末,一场重磅视觉盛宴,正在上演。我们以两行文字,感知时光,回望春意:在故事的旷野中,我们等来了春天。感谢春天,让我们遇见,再会。
这场艺术与科技盛会,持续到 5 月 3 日,大家可前往上海外滩国际邮轮码头,尽情体验。
参考文献:《隐秘的知识》《维米尔的暗箱》
责任编辑: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