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喀喇昆仑公路】援巴英烈,这盛世如您所愿

2023-08-12 09:04:15 来源: 华声在线

编者按

1966年至1979年,中国2万名筑路官兵置身巴基斯坦平均海拔6000米的雪域高原,在生命禁区与巴基斯坦筑路部队联手并肩,以牺牲700多名官兵为代价,修通了全长1000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友谊公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人间奇迹。其中,有88位中国烈士长眠在巴基斯坦北部的中国烈士陵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10周年。8月,30名援巴老兵和烈属将访问巴基斯坦,重走中巴公路,祭奠英烈。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全程参与报道,从今天起推出《重走喀喇昆仑公路》专栏,敬请关注。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童丹平

8月9日18时,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城外,7辆吉普车一字排开,车顶上两名精神抖擞的青年志愿者迎风而立,他们高擎的横幅上,“热烈欢迎中国援巴烈士亲人和老兵赴巴访问团”赫然入目。不多时,一辆大巴稳稳停在车队前,志愿者迎接的人到了。

随后,吉普车队引导访问团进城,下榻于蒲犁3200酒店,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酒店负责人查娟说:“当我了解到援巴英雄的事迹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友谊的桥梁,也造福了我们当地的百姓。很荣幸,今天我能为援巴烈属和老兵尽一点绵薄之力。”

访问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包括烈属7人、老兵10人、志愿者6人,还有3名随团采访的央视记者。来自安徽的援巴老兵毛伟欣慰地说:“今天是我退伍后第一次重走喀喇昆仑公路。公路的发展变化、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塔县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让我觉得当年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得!”

1966年6月至1979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修筑跨国互通的喀喇昆仑公路,协议里程全长1173公里,其中我国境内420公里,巴基斯坦境内753公里。所穿越的地区,聚集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有着最复杂和陡峭的地势。历尽千难万险,历时13年有余。横空出世的这条公路,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为了修筑这条路,中巴两国牺牲700余人,其中88位中国烈士长眠于巴基斯坦。40余年来,许多援巴烈属及老兵一直没能出国为烈士扫墓,成了他们心中的隐痛与遗憾。

今年8月,岳阳志愿者牵头举办“重走喀喇昆仑公路”、祭拜援巴烈士活动,得到援巴老兵、烈属积极响应,他们纷纷如约来到中巴公路的起点喀什会师。

最早报到的,是当年筑路工程指挥部负责人李华仙的儿子李忠。李华仙是湖南茶陵人,13岁参加革命,跟着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李忠,也是13岁出征,随父参加中巴公路建设。他告诉记者:“中巴公路第一期援建工程中,父亲3年没回过家,第二期4年也没回过家。施工期间他拖着一条伤残的腿,拄着一根拐杖,带领战士们在4700米的高海拔地区风餐露宿,开山凿壁,架桥修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我们身穿绿军装、胸戴大红花开往军营。那天下雨,淋湿了纸扎的大红花,军装都被染红了。”岳阳老兵田念胜清楚地记得,“从和静县向巴基斯坦进发,到达三岔口兵站是5月19日,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

1978年5月入巴的岳阳老兵刘献荣回忆,他在援巴一支队二大队三排工地负责熬沥青,柴油淋到煤与木材上,得用鼓风机助燃。他成天被弄得满脸乌黑,还沾有沥青。连肥皂也很难洗净,只好用汽油洗脸洗手……

安徽老兵齐继斌对记者说,在巴基斯坦,他们长期战斗在荒无人烟、高寒缺氧的悬崖戈壁。工地随时有塌方。山上滚落的石头,曾夺走很多战友的生命。“我盼望能给牺牲的战友敬一杯酒!”

远在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的英魂,是否越过喀喇昆仑回过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与呼唤,风儿可曾带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援巴往事虽已过去四五十年,援巴烈属和老兵从来没有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烈属赵万霞、赵万惠姐妹俩向记者讲述,她们的哥哥赵万林是1976年牺牲的。母亲接到噩耗后,整日以泪洗面,一病不起。她临终前交待,姐妹俩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葬在国外的哥哥。这些年,姐妹俩四处奔波,打探消息,总算等来了出国祭拜哥哥的机会。“这一次,终于可以实现父母遗愿,告慰二老和哥哥在天之灵。”

天空澄澈,雪山巍峨,路边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日前,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地标建筑亮起中巴两国国旗颜色灯光,庆祝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10周年。

这盛世,终已如您所愿!援巴英烈们,安息吧!

(一审:龙晓龙 二审:刘乐 三审:蒋玉青)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