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隆德路地铁站导向标识 让出行更便捷、更有温度 快看

2023-06-22 13:38:13 来源: 新民晚报

上海轨交隆德路站为11号线、13号线换乘车站,呈“十字”换乘模式,随着客流逐年攀升,常规模式的导向已无法满足出行需要。如何探索更好的地铁站寻路环境的空间和标识设计手法,更好服务乘客?这也成了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以眼睛为圆心 360°指引无死角

工作人员介绍,隆德路站出入口较多(1-5号口),许多人容易迷失方向,多年来车站依托墙面连续性导向,不断完善出入口导向指引,但在换乘通道、站厅穹顶之下的乘客依然找不到方向。为此,车站方面将乘客的空间视野域假设为以眼睛为圆心、视角为120°的圆锥形状,将其视野范围 120°作为导向标识最大观察角度,利用车站站厅穹顶之下环状吊顶,创新设计了360°导向指示牌,将所有的出站口和换乘通道集中在环状墙面上,无论乘客从各个方位走入站厅,即可通过360°导向指示牌找到目标出入口,减少集中问询量,帮助分散人流,提供精准导向服务。


(资料图片)

深化“一线一色” 辨别不同换乘线路

为加强线路车站的差异性,上海地铁采用“一线一色”,11号线的深红色和13号线粉红色的不同线路色彩是一种很好的识别载体,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同色彩的辨识,仅体现在导向灯箱上极小块位置,乘客有时无法通过颜色差异快速换乘到不同线路。

此次改造过程中,隆德路站将11号线及13号线不同的线路颜色放大标识,以“大三角形”的图标样式展现在环状导向上,让人一目了然,最快找到换乘行走路径。

关注不同乘客“视域” 增设地贴导向

地铁车站内通常以悬挂式导向标识指引为主,以“正常人眼高”可视范围为依据,设定导向高度,且高度常年固定不变。然而,轮椅使用者“眼高”较低,无法辨识所有悬挂式导向标识。在改造中,车站以正常乘客观察高度为上限,以轮椅使用者眼高视为乘客观察高度的下限,设计各角度地贴指引,将各出入口、出站如厕、无障碍电梯信息标注在各个方位,方便无障碍人士出行。

地铁方面表示,通过此次隆德路站优化导向设置,关注不同人群出行需求,使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通讯员 朱峰 新民晚报记者 季晟祯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