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模版化、工具人、毫无吸引力?留学新时代“申请文书”亟待变革!
2023-06-26 23:40:46 来源: 顶思TopSchools
卷出新天际、名校录取爆冷,爬藤越发艰难......被三年疫情裹挟的美本申请季落下帷幕,紧接着新一轮美本申请也将拉开帷幕。在近几年美本名校录取率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对于国际学校、留学行业而言,留学申请面临诸多新挑战,尤其申请文书,过往的模版化、毫无吸引力,很难助力学生奔赴梦校,亟待变革,面临挑战将如何改变?
01 留学热重启,中国学生对顶尖大学吸引力下降?
根据SEVIS(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学生及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今年初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美国持有有效学习签证的国际生共108万人,已逐渐恢复至2020年疫情前的水平,这也是三年来美国国际生人数首次重返百万级别。其中,约有37%的国际生来美国读本科学士学位。在2022年申请季,共107,701名国际学生在美国本科申请系统Common App上递交了申请,首次超过10万人,比疫情前2019/2022年申请季的7万余人增长了45%。从国际生源国分布来看,中国目前依然是最大生源国,占比23.8%。
(资料图)
过去十余年,中国一直是赴美留学生数量增长驱动引擎。但近几年,情况发生转变。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持有效签证的中国学生人数缩水近29%,而印度学生人数激增,升幅超30%。印度是美国目前第二大国际生源国,占比21.8%;韩国排在第三位,占比4.6%。全球教育智库HolonIQ分析,到2030年,全球高等教育的流动将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也意味着留美学生的生源也将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趋势。
“中国学生申请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留学生大批量在海外大学‘露脸’已经十多年,基于‘多样化’招生政策,中国学生对顶尖大学的吸引力可能正在逐渐削弱。”资深升学指导专家、IACAC国际升学咨询与招生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宁指出。
邓宁认为,“中国学生如何打出和前些年中国学生不一样的特色和个性”是新一轮留学周期下面临的最大挑战。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哈佛哥大等美国高校采取“test-optional”(“标化可选”)政策,疫情管控结束后,仍有不少高校延续了之前的政策。随着哥大永久取消对标化考试的要求,“test-optional”政策或将大面积长期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热衷于“卷成绩”的中国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增强竞争实力?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我经常观察到的情况是,对于一切能够通过分数量化的内容,中国学生都很狂热。但美国大学招生不是只看成绩,他们期望在成绩达到一定条件和标准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展现更多素养。”邓宁强调。
当人人都能刷到SAT、ACT高分,AP课程卷上十几门,科研、竞赛都拉满,还能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拉开差距、形成差异化?在邓宁看来,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课外活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收获的成长以及为此能够讲述的故事,变得越来越重要。
02 申请文书助力逆袭?用国际思维讲好中国故事
在留学申请中,除了一叠展现个人成绩、获奖奖项等冰冷数据的资料以外,申请文书是最能展现个人特色的材料。文书到底怎样展现个人特色、形成区分度?邓宁认为,这最终要回到“你是谁”(who you are )的本质问题上。在多年从业中,邓宁发现,很多学生在文书写作时,经常踩两个坑:对学生本人挖掘不够深入,细节展示不够。
“很多学生在做背景提升活动时,一定要找一个外界第三方非常认可的或者事情本身非常独特的,认为这就能和别人有区分度。但事实上,做任何一件事情的主角都是‘自己’,而不是事情本身。”邓宁说,还有的学生写的文书对自我反思做得较弱,对于自己的挖掘仍停留在表面,“这不是文书写作的问题,而是对自己的理解表达到底有多深刻的问题”。另外,很多学生的文书在描述自己做的事情时,三言两语讲完,缺乏细节。“对细节的思考和由此与自己产生的关联更有价值。”
外国招生官对文书首先在意的是真实,其次是描述性叙事。“文书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不是讲一个科学道理,也不是说明书。但文书不是毫无章法地讲故事,阐述的过程中要有核心思想和观点,所以更像是叙事性说理写作。”邓宁提到,一位IB学科成绩34分的同学获得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录取。她的突破点就是,这位同学从小学习马术并十分热爱,文书全篇都在围绕通过“马”来融入个人成长经历,巧妙地解读了个人品质及与专业的关联性。这篇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实现升学逆袭。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越来越活跃,在中国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在文书中讲述“中国故事”已经越来越普遍,那么故事怎样讲才能有效传播,让外国人看懂理解?
“曾经有一位同学在文书里写到‘北京孔庙’,这本身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事物。通过孔庙,传递什么样的概念和信息?他当时注意到,古庙有一棵千年榕树,经历了世代更替,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这个文书的核心主旨就是,通过孔庙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而‘传承文化,保护传统’恰恰是外国人很重视的理念。从这个角度切入谈孔庙,符合国际思维。”邓宁主张,要用国际思维讲好中国故事。所谓国际思维,就是用普世价值观讲述和传播中国。
邓宁举例,对于一些相同的概念,中外的用法是不一样的。“比如,提到‘领导力’以及‘社区’,中国人的理解首先是‘为他人服务’,而在外国人看来,我们本身也是自己所处社区的一员,‘你自己和社区的关系’以及‘你如何让社区变得更好’是更重要的。”
03 升学指导老师亟待摆脱“工具人”角色
留学环境、留学申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升学指导从业人员如何应对?邓宁指出,从宏观上看,从知识学习到素养培养,是最大的挑战。只有实现了这样的转变,学生才能在申请中,更能“有料输出”。从微观上看,对于学生升学指导规划的展现要拉得更长,时间要更加前置。“时间拉得越长,能够采集到的学生‘证据’就越多,进而对此进行解读。”
随着ChatGPT入局教育,未来,升学指导从业人员的竞争力在哪里?邓宁提到,以往文书指导老师经常说“文书有模版”,但是现在越来越难套模版。对于导师而言,不在于写作水平多高,而在于真正从一个为师的角度理解学生,帮学生提高认知层次和站位。同时,升学辅导工作是个性化的,老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运用知识和技巧,帮学生挖掘不一样的自己,变得尤为重要。另外,升学指导工作的“颗粒度”是检验升学指导人员水平的重要标准,“颗粒度”意味着时间的投入和质量的把控。将这两点做到位,才能称得上是有水平的“升学指导”。
作者 | Zoey
图源 | 网络
运营 | Andy
栏目介绍
热点追踪:迅速聚焦国际教育界热点事件。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