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合集9篇)
2023-05-13 17:59:08 来源: 互联网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1篇
(资料图)
世界年轻时,天空层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每夜一换。
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那时候,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动物像邻居和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动物将它们的后代放在窝里不必担心人会去伤害它们。农夫把谷物堆在田野里,不必担心动物会把它们劫走。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人和动物彼此以诚相见,互相尊重对方。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发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动物流窜于人群之中,发疯似地寻找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枯了。所有的鱼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许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农作物和果园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这时,有一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山,迈过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重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地射出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他的太阳吓得全身颤抖,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个接着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太阳的光。
可是,这个剩下的太阳害怕极了,在天上摇摇晃晃,慌慌张张,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天上没有了太阳,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人们无法生活下去。他们便请求天帝,唤第十个太阳出来,让人类万物繁衍下去。
一天早上,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
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以生长,万物得以生存。
后羿因为射杀太阳,拯救了万物,功劳盖世,被天帝赐为天将。后与仙女嫦娥结为夫妻,生活得美满幸福。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2篇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上岗,给人们造福。可是有一天,它们耐不住贪玩的性子,十个兄弟一起出来了。它们以为这样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气,却不知这样人们受不了。它们得意洋洋的在天上舞蹈,而地上的人们却忍受着炙热。后羿看到如此情形,为了救下众生,就想将太阳射下。他左手拿弓,右手拿箭,用尽全身力气将弓拉开,瞄准一个太阳……嗖的一声,箭飞向了天空。随着一个大火团的落下,一个太阳覆灭了。不久,太阳一个接着一个落了下来。剩下的一个小太阳去向玉帝告状。玉帝可怜自己的小儿子,又想为自己九个儿子报仇,所以就将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打下了天界,去掉了神力,而且永世不能成仙。在人间,后羿他们靠打猎为生。有一天,后羿听见邻居说东海神宫有两颗长生不老药。后羿听后准备去东海神宫,找龙王。于是,后羿告别了嫦娥。去了途中经过了喜马拉雅大雪山,火焰山。看见了七个葫芦娃打蛇精,将美洲打成了南美洲和北美洲。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东海,之后龙王给了后羿两包药,并说:“一次一包,喝两包的话,后果不堪……”没等龙王说完,后羿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了。后羿又跋山涉水。到了一户人家门口。想进去讨两杯饮料喝喝。竟然发现里面是狼。后羿举起弓箭一射,狼死了。一个老奶奶和小女孩走了出来吗,没错这就是小红帽,小红帽为了感谢后羿,就把她家的特产“小红牌小红帽”送给了后羿。喝了饮料之后拿上了小红帽,就离开了小红帽的家。回到了家。因为累的半条命都没了,所以一倒头就睡,也没说什么。嫦娥就想,他能要两包就能再要两包。就把两包全吃了。邻居家放着歌,你是风儿,我是沙……。后羿被无可奈何的吵醒了,看见了嫦娥离自己而去了,一直大哭,最后把眼睛都哭瞎了。可是嫦娥还是去给神仙做苦功去了。一对爱人,天地相隔。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3篇
后羿射日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你们还知道多少个新版的后羿射日的故事呢,那么,来看看为你们精心整理后羿射日的故事,请您阅读。
后羿射日的故事1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玉王大帝知道那十个太阳令百姓十分痛苦,就派后羿去解救百姓为民除害。
於是,他带着她心爱的弓和箭,猛力拉开弓,射向那红红的太阳,当他射剩两个太阳的时候,他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太阳,就会变得黑漆漆,人们便什麽也看不见,所以后羿决定留下两个太阳,让两个太阳轮流照亮大地,但怎麽才能让他们轮流照亮大地呢?他忽然想到一个妙计,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来控制其中一个太阳。让他在早上不能发出热力和阳光在晚上才发出柔和的光。月亮便有此而来。从此大地就有了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
王帝知道后羿为了人民而牺牲自己,感到他很伟大,便在天上和凡间设立了一个记念后羿的石碑并给他一个名叫【月亮之神】。
后羿射日的故事2到了尧统治的时候,十个太阳一起出来,烧焦了庄稼,杀死了草木,致使人民没有东西吃。猰貐(跑得快,叫声如婴儿的吃人怪兽)凿齿(外露凿子一样三尺长牙齿的怪兽。)九婴(九个头的怪兽)大风(飞时伴有狂风破坏建筑物的猛禽)封狶(大野猪)修蛇(吞象的蛇)都是人民的大害。於是尧派后羿为民除害。后羿在畴华灭掉凿齿;在凶水杀死九婴;在青邱的沼泽地射死猛禽大风;由于后羿在天上射下十个太阳,在地上杀掉猰貐,在洞庭斩断长蛇,在桑林擒拿了大野猪,天下人民都拥戴尧,推举尧为天子。
读书感悟:后羿是天下无敌的大英雄,是勇敢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尧派后羿除害,是慧眼识英雄。尧的伟大一是一心为民,二是用人得当,所以被天下人推崇为天子。
后羿射日的故事3今天,我又把《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读了一遍,颇有感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是十兄弟。它们每天轮着到天上去,今天是老大,明天是老二,后天是老三……一天一个。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几万年……有一天夜里,十个太阳兄弟决定第二天一起到天上去玩个痛快。于是十个兄弟挨个上天了,它们把地里的庄稼全烤焦了,还晒死了许多人。这件事被太阳的父亲帝俊知道了。他很生气,派天神后羿去教训它们。后羿拿着一张弓,十支箭来到人间。他看见人间遭了殃,又难过,又着急,就立刻搭上箭,拉满弓,对准一个太阳射了出去,一个太阳被射中了。后羿又射出去了八支箭。还有一个太阳后羿没有射,因为他知道如果把这个太阳射掉了,人们就又没法活了。
后羿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了本事就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做有益的事,他就能得到人民的赞扬。
我常常展望自己的未来,也许我会当医生,给得了病的人治病,让他们恢复健康;也许我会当一名警察,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斗;也许我能成为一个_,我会帮助家乡人民乃至祖国致富……
其实无论干什么,只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认同。只要我们像后羿一样,做益事、好事,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爸爸妈妈,请相信我们,放手让我们去做。我相信,我也一定会像后羿一样,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后羿射日的故事4我今天读了《后羿射日》这篇神话故事,读完了以后我有很多很多的感想。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传说,天上共有10个太阳,它们闹得人们不安宁,天庭大王知道后,让后羿去解决。后羿先劝它们一个一天的出来,可是它们不听,于是后羿射死了九个。从此人们获得了自由。
我读完后,知道了每个角色的特点,10个太阳,它们很霸道,不但害得人们不安宁,听了后羿的劝,可依然视而不见。天庭大王,他是一个很负责的人,一听道百姓的消息,就立刻让后羿为民除害。后羿,他是一个听命令、给人改正机会、射法高超、为民除害的人,他一听到天庭大王的命令,便立刻执行,还给太阳们留了余地,但一定会为民除害。百姓,很聪明,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打不过10个太阳的,便立刻寻求帮助
在这五个角色里面,我认为最值得大家学习的是后羿,在生活里,我们也应该和后羿一样,做个好人。最近一次,我坐在何应龙的后面,他总是弄我、骂我、甚至还打我。一开始我很生气,可我给他留了余地,但他不领情,于是我立刻给老师说出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我对《后羿射日》懂得到的道理,祝大家读完书后也能读懂里面的道理。
后羿射日的故事5今天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神话故事书,他的名字叫《世界神话故事之中国神话故事——神羿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内容是——尧在位的时候,天空曾经有十个太阳,强烈的阳光把大地烤焦了,把禾苗草木晒枯干了,同时,由于气候酷热,一些怪禽猛兽,从森林里跑出来,所以人们根本活不下去。
羿见了百姓痛苦不堪的样子,就带着一张弓、一口袋箭去射那十个太阳。羿到了人间,见到了为旱灾而愁苦的尧,立刻有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射死那些顽皮的太阳们!第二天,羿来到山顶射死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明人间。
这一个故事让我感到非常难忘,因为羿在这么炎热的环境下也能这么专心致志地射死太阳,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做事情专心致志的精神。
后羿射日的故事6我读了《后羿射日》这篇故事,这篇故事讲得是:从前,天神帝俊有十个太阳儿子,他们个个都特别顽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被烤的像火炉一样,植物、庄稼被烤的的枯黄,江河湖海被晒得露出了干裂的地面,无数的人在干渴饥饿中死去,人们无法生活。于是,帝俊派神箭手后羿教训自己的儿子,后羿背着神弓神箭来到人间,看到的悲惨情景,心里非常难过,神勇的后羿举起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大地照明。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读完这篇故事,我很感动,后羿不畏权势,勇敢的射杀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因此,他获得了后人的敬佩。
今天我读了一个《后羿射日》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尧帝时代,天下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旱灾。原因是当时的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地上热得比蒸笼还可怕,草木枯焦了,庄稼晒死了,河水蒸干了,人们热得难以忍受,纷纷躲进了山洞里苟延残喘。一个叫后羿的神仙,他拿着一个神弓和十支神箭,下凡来射死了其中的九个太阳。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4篇
今天,我读了《后羿射日》这篇神话故事。让我十分感动。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有十个太阳。他们的父亲是东方天帝,他们的母亲把他们放在最东边的大海里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就像小鸟一样在一棵大树上歇息。母亲规定每天只允许一个太阳到天上去给人们带来光明。可是有一天晚上,太阳十兄弟在商量明天一起去天上玩。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就上了天,刹那间地球上寸草不生,人们只好躲到山洞里。
就在这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后羿,他看见这种景象就对太阳们说:“你们赶紧下去吧!”但是太阳不听。后羿怒了,他拉开千斤重的弓,挂上千斤重的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准备射最后一个太阳的时候,村民们说:“如果再射的话,地球将是一片黑暗。”于是,后羿放了他。就这样天帝一下失去了九个儿子。他非常生气,就把后羿打到人间永不返天堂。
读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后羿为了人类的生活,而永远不能返回天堂。他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和伙伴们在分吃饼干,其中有一个伙伴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剩下的两块大的给我和我的另一个伙伴。他宁愿自己少吃点,也要别人多吃点。难道他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话,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5篇
本学期,我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教学到文末的“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畅谈“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结果一名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到了“战士们没有大黑骡子,只有走到宿营地去”。此语一出,我不禁哑然。
本来,经过对前面课文的分析,我认为学生肯定会分析到“战士们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顽强”这一意思。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他这样的回答,真让人出乎意料。我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回答“出轨”了,“只有走到宿营地”不就是含有无可奈何的意味了吗?岂不是与“战士们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顽强”相悖了吗?这不就与文章的理解大相径庭了。
还记得上学期教学《嫦娥奔月》一课,在解读“后羿追嫦娥”这一自然段时,按照我的预设,此时正应体会后羿回来的焦急。学生也如我所期,有潜入文本抓后羿的动作的,有依文想象后羿、嫦娥的言行的……大家都感慨于后羿与嫦娥的分离。
正当我得意于自己的精心引领时,一只手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老师,后羿为什么不射月亮?”此语一出,让正得意的我防不胜防。我没想到他会“出轨”,都有点结巴地问:“后羿为什么要射月亮?”其他同学的目光也一起投向了他,“后羿不是能射日吗?那他射下月亮,不就能与嫦娥团聚了吗?”听完他的发言,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嗨,真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这只手,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学生。不过,他两次的生成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当时我略作思考,觉得这个问题不能轻易放过。于是我放下原有的步骤,组织学生讨论了“后羿为什么不射月亮”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后羿对妻子的爱,认识到善与恶要区别对待,认识到后羿是再一次为了百姓着想!就这样,学生在“意外问题”的讨论中加深了对后羿美好品德的认识。课堂教学由“出轨”而再次“入轨”。文本的解读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认为他的回答偏离了中心,没有价值,就直接否定了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并对课堂生成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新课程应予以关注的,应该在课堂上并存。“预设”是教者的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而“生成”则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越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可以说,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现代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是开放的、活泼的。课程上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开创了探究式学习,而这也正决定了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预设,也要有师生即时的生成。
纵观两学期的两个案例,个人认为: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做一名合格的“导游”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身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也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民主而开放的教学中,教师角色虽与学生平等,但却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作为“首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教案,通过问题,通过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分析、反馈的过程中慢慢地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变被动为主动,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所有学生都爱学。只有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领下不出轨,听得真,想得深,逐渐的变“学会”为“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与学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效果。
二、用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有效的调控
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有效的课堂”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课堂上的生成又不可能让我们事先掌握。因此,课堂上我们必须用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分析他们的思路,或分析他的问题的利用价值。在《嫦娥奔月》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后羿为什么不射月亮”。学生经过思索,有的说“后羿怕伤着嫦娥”,有的说“月亮并没有像太阳那样危害百姓,后羿不忍心射他”。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很高兴。说“后羿怕伤着嫦娥”正显出学生认识到后羿对妻子的爱,说“月亮并没有像太阳那样危害百姓”正显出学生认识到善与恶要区别对待。这不正是对前文教学的最好回顾吗?后羿爱妻子才不吃仙药,爱百姓才勇射太阳。我的教学热情高涨,随即就乘胜追击,提醒学生后羿不射月亮可能还有原因。学生暂时语塞了,我见状点拨学生“后羿有没有把太阳全部射掉”。话音刚落,那位“出轨”的学生反应过来了:“老师,射掉月亮老百姓的夜晚就要生活在黑暗中了,那多不方便,后羿是为了乡亲们才不射月亮的!”多么精彩的回答!学生意识到了后羿是再一次为了百姓着想!就这样,学生在“意外问题”的讨论中加深了对后羿美好品德的认识。课堂教学由“出轨”而再次“入轨”。文本的解读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后来,这篇课文的教学结束之际,我也“意外”了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条教案上没有的作业――小练笔:续写这个故事。学生在习作中有的写“乡亲们来帮助后羿”,有的写“乡亲们去求后王母”,还有的写“逄蒙在唾骂中抑郁而死”……虽然这些故事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反映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体现了学生的态度与情感。
可见,及时有效的课堂调控是必要的。
三、关注学生的“错误”引领学生发现价值所在
语文课上的生成,也有其基本要求:生成必须是思考的结果。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是无效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猜想,都应视为无效的生成。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决不能加以赞赏,应态度鲜明地加以引导,否则就会偏离轨道,步入低效的窠臼。课堂上,教师不能认为只有全部进入预设,才是达到了效果。这样,往往使课堂教学很平淡,无精彩之处。其实,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亦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_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教师应一改以往对待错误像“敌人”一样的态度,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教师如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点滴资源进行适当点拨,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对于那名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到了战士们没有大黑骡子,只有走到宿营地去”。我们在愕然之余,更应该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发言才是浅层次的,停留在了没骡子骑上了,这样还容易让人认为战士怕步行。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再引导他来思考宣传员强调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有了前车之鉴,考虑就会更为成熟、准确。
而这样,错了以后组织学生讨论、拨正,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生成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提升和超越。价值引导永远不可或缺。
总之,语文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的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的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探究研究报告(学科网).
[2]建构主义视阈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预设与生成(小学课堂网).
[3]预设・生成・反思.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6篇
摘 要: 《天问》一诗,从“昆仑县圃”到“乌焉解羽”一段内容,并非多个异闻传说的组合,而是属于一个共同体——昆仑神话。将《天问》中的昆仑神话与《山海经》和《淮南子》等书的相关记载相比较,并逐句释读,可揭示《天问》中昆仑神话的真正面貌。在此基础上研究《天问》的结构,发现《天问》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应划分为问天、问地、问昆仑三个段落,其结构整饬,极有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2-0038-05
屈原《天问》一诗,以四言问句,保存了许多我国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昆仑神话便是其中之一。
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①
《天问》中的这段内容,与《山海经》和《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相契合,历代注家均无异议。
在这段诗句之下,诗人以生花妙笔,继续描绘了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②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自东汉王逸以来的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这部分内容上承昆仑神话,是诗人问及的大地之上的种种异闻传说,虽然各家对其解读不一,但将其划分为一大段,却并无异议。笔者认为,从“昆仑县圃”到“乌焉解羽”,确实不可分割,因为它们并非多个异闻传说的组合,而是属于一个共同的神话——昆仑神话。
本文将《天问》中的昆仑神话与《山海经》和《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相比较,通过逐句解读,对此段诗句作出新的阐释,从而揭示《天问》中昆仑神话的真正面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天问》的结构和错简问题。
一、大体而言,《天问》中的昆仑山,上有县圃和增城。增城有四方之门,西北面的门开启,以通不周之风。昆仑山北面有幽都和烛龙,是不见日光之所,山中则有若木,十日居于若木之上。昆仑山冬暖夏寒,山上有玉石树林,有能说话的开明兽、九头的雄虺、吞象的大蛇,有不死树(建木)、不死民和“长人”看守的不死药。黑水、玄趾(交趾)、三危在昆仑山附近,山下有鲮鱼、鬿堆(鬿雀)等奇异的动物。
下面我们就将《天问》中的昆仑神话与《山海经》和《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并辅以其他材料)进行比较,逐句释读。
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县圃,即悬圃,神话地名。凥,一作居。增城,神话地名。重,层。这四句是问:县圃居于昆仑山的什么位置?增城有九层,高度为多少里?
《淮南子·地形》:“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为〕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1〕又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1〕《山海经》并无“县圃”、“增城”的记载,对昆仑山的描写较《天问》简单;而《淮南子》对昆仑山的描写,则比《天问》繁复丰满。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四方之门,可能指增城的四面之门。辟,开;气,风。这四句是问:增城的四面之门,是谁从这里进进出出?西北面的门开启,又通着什么风呢?
《海内西经》仅记载“面有九门”〔2〕,《淮南子·地形》描述则复杂得多:“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1〕不周风,《淮南子·地形》“西北曰丽风”注:“乾气所生也,一曰不周风”③〔1〕。王逸注《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3〕不周风当指从西北面不周山处刮来的风。所以“西北辟启,何气通焉”,即指增城西北面的门开启,以通“不周之风”。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烛龙,神也。羲和,太阳神,此处指日御,即太阳的车夫。若华,若木(太阳神树)的花。这四句是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烛龙又如何发光照耀?羲和尚未驾车带着太阳升起,若木的花何以绽放光芒?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2〕《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2〕《淮南子·地形》:“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1〕又曰:“北方曰积冰,曰委羽。”高诱注:“委羽,山名,在北极之阴,不见日也。”〔1〕烛龙句承接“西北辟启,何气通焉”,可推测烛龙居于西北章尾山,或曰钟山、委羽山。郝懿行谓“章、钟声转”,而委、尾均为上古微部字,声音相近,委羽与尾亦一音之转,可见此三山实为一地,均在“北极之阴,不见日”的地方。《淮南子·地形》:“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1〕《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4〕朔,北方也,幽都亦指幽暗的北方,也就是章尾山(钟山、委羽山)所在之地。不周山乃幽都之门,诗人从增城西北之门,问及不周之风,又由不周风自然过渡到对幽都(章尾山)和烛龙的描写。
《大荒南经》:“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2〕但《天问》此处的“羲和”已非十日之母,而是《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之日御。若木,也就是扶桑、扶木④。郭璞注《大荒北经》:“(若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照下地。”〔2〕《淮南子·地形》:“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1〕《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2〕烛龙居处始终不见日光,而羲和、若木则与太阳有密切关系,此处有对比的意味。《离骚》中亦提及若木、扶桑:“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3〕县圃、阆风都属于昆仑山的一部分,所以若木、扶桑、咸池也都在昆仑山上。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这四句是问:昆仑山上哪里冬天温暖而夏天凉爽呢?石林在何处?什么神兽能说话呢?
冬暖夏寒句,学者多以为指大地西北高寒,东南温暖,其实是误解。此处为互文,指昆仑山乃帝之下都,百神居焉,冬暖夏凉,气候舒适。石林,亦多有误解。或曰珊瑚树,或曰积石山,或在东海,或在南方,或为广西之桂林,或为滇地之“喀斯特地带”,真是越说越奇〔5〕。丁晏《楚辞天问笺》引《山海经》、《淮南子》等证明石林为琼玉之林〔5〕,台湾学者傅锡壬亦持此观点,并作了补充〔6〕。叶舒宪先生提出,石林乃昆仑山上的玉石树林〔7〕。《海内西经》:“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2〕《淮南子·地形》:“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1〕这些珠玉之树共同组成瑰丽的“石林”。能言之兽即开明兽。《海内西经》:“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2〕叶舒宪先生认为,开明兽的职责是守门,它九首人面,故能言〔7〕。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虺,传说中的毒蛇;鯈忽,形容其迅捷;长人,昆仑山上的神人。这四句是问:九头的怪蛇动作极快,一下子蹿到哪里去了?什么东西有不死的能力?长人又在守着什么呢?
雄虺亦见于《招魂》:“雄虺九首,往来鯈忽。”〔3〕在《招魂》一诗中雄虺是住在南方的怪兽,它的形象颇似《山海经》中的相柳(亦即相繇)。《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2〕《大荒北经》:“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在昆仑之北。”〔2〕
何所不死,大约指的是昆仑山上的不死树。《海内西经》:“开明北有……不死树。”〔2〕《淮南子·地形》:“上有木禾,其修五寻……不死树在其西。”〔1〕长人,此处似指群巫。《海内西经》:“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2〕这两句指不死树有不死的能力,长人所守的即不死药。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靡,麻也,闻一多谓“靡麻古字通”〔5〕。蓱,_祖本一作“荓”,草木复叶骈生谓之荓。九衢,指树的九个分叉。枲华,《尔雅》有“枲麻”〔8〕,枲华就是“麻”的花。这四句是问:建木复叶骈生,枝干顶上分出九叉,它的花长于何处?蛇能吞象,它的身体有多大?
靡蓱、九衢、枲华,均与建木有关。《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2〕姜亮夫先生谓:“欘即之借,衢即之形讹。”〔5〕九衢即建木之九欘。枲华,张元勋先生认为即建木的花(“建木……其实如麻”)〔9〕。《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2〕建、甘音近,建木就是甘木,也就是不死树。此句问及建木,亦与不死树和不死药有关。“一蛇吞象”,《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2〕《海内经》:“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2〕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这四句是问:黑水、玄趾(交趾)、三危,它们位于昆仑山附近的何处?不死民能延年不死,那他们的寿命究竟为多长?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2〕可知黑水位于昆仑山旁,西王母居于昆仑山上。《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2〕《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2〕三青鸟居于三危并为西王母取食,可知三危亦在昆仑山附近。玄趾,即交趾,玄、交形近而误。学者们多以“越南”解之,其实不然。《大戴礼记·五帝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10〕《淮南子·主术》:“(神农)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1〕交趾本为神话地名,汉武帝时设交趾郡,方用于现实世界。也许在早期的昆仑神话中,“旸谷”、“蟠木”(即扶桑,见前文)、“三危”、“流沙”、“交趾”、“幽都(幽陵)”等分别在昆仑山的东、西、南、北四方,后来随着古人地理观念的演变,才逐渐扩大为指天下四方。《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2〕《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2〕《海外南经》:“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2〕昆仑山有不死之民,诗人所问的“延年不死”者当指此。
以上十二句,在意思上是相互关联的,即以“不死”为中心主题:不死树(建木),不死民,群巫(长人)看守的不死药。这一主题亦出现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雄虺”和“一蛇”,它们背后的含义大约也和“不死”有某种联系。我们知道,世界许多地区的神话,如古巴比伦史诗、美拉尼西亚土著神话和日本神话,都认为蛇具有不死的能力。我国古代神话虽无蛇不死的直接记载,但是《白蛇传》中白娘子盗仙草以救许仙的情节,就是这一神话母题在后世的变型。《海内西经》有“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2〕的记载,蛇身人面的窫窳大约和不死药有密切关系,但是随着神话的发展,窫窳变成了被羿射杀的怪兽⑤,蛇的形象也就被“雄虺”和“一蛇”所取代,而原本“复活”或“不死”的含义也就失去了。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鬿堆,鬿,同“魁”,大。堆,“雀”字之误。鲮鱼、鬿雀,乃神话中奇异的动物。焉,如何。彃,射。乌,太阳的象征。这四句是问:鲮鱼和鬿雀在哪里呢?后羿如何射日?金乌的羽毛又落在何处?
《海内北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2〕陵鱼,即鲮鱼〔2〕。鬿雀,《东山经》:“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2〕。鲮鱼和鬿雀大约是昆仑山下奇异的动物。《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2〕太阳死即乌死,死时羽毛脱落。
昆仑神话和不死药有密切关系,而求取不死药,又是羿神话的一条主线。《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2〕羿上昆仑,所为何事?《山海经》没有叙述。《天问》记载:“(羿)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淮南子·览冥》亦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1〕西王母住在昆仑山上,则羿上昆仑山即为求取不死药。
《山海经》关于后羿的记载还有以下几条:
《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2〕
《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2〕
《大荒南经》曰:“有人曰凿齿,羿杀之。”〔2〕
《庄子·秋水》成玄英疏:“羿射九日,落为沃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九日,落沃焦。沃焦,海水泄处也。”皆引自《山海经》,但已不见于今本〔11〕。十日是帝俊之子:“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根据以上记载,羿神话的原貌可以大致推测出来:羿得到帝俊赐的弓箭,从天而降帮助百姓,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射日。但十日乃帝俊之子,羿因此得罪帝俊,被贬为凡人,失去神的地位,也失去了不死的能力⑥。为了重获长生不死,羿历尽艰辛,去昆仑山求取不死药,求药时杀死阻挡他的凿齿。
《天问》中对昆仑山的描述过程是从山顶逐渐降至山脚,最后至羿;反观之,则是羿射日之后,求药昆仑,从山脚到山顶的求取路线。这亦是一个旁证,说明从“昆仑县圃”至“乌焉解羽”确实属于昆仑神话的内容。射日引发的后果之一(失去神性)是羿不得不上昆仑山求药的原因,所以诗人在《天问》中昆仑神话的结尾处提及羿,有着深刻的含义。
二通过上文对《天问》昆仑神话的释读,我们亦可更进一步地理解《天问》一诗的结构。
林庚先生认为:“《天问》的一百八十八句中明显地是分为两大段落。自‘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至‘羿焉彃日乌焉解羽’这五十六句是问天地的,也就是问有关大自然形成的传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至‘何诫上自予忠名弥彰’这一百三十二句是问人事的,也就是问有关人间盛衰兴亡的历史传说。这两大段落的基本轮廓是分明的:先问天地的开辟,次问人事的兴亡,乃是完全合乎自然顺序的。……问天地的五十六句……是从天体到洪水、到大地、到大地上的异闻传说,还能有比这个更足以说明它是具有层次性的吗?”〔12〕
林庚先生的看法对我们理解《天问》一诗的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通过笔者的释读,关于“大地上的异闻传说”这一部分,则可以更加明确为是昆仑山的异闻传说。根据这种认识,《天问》的第一部分可划分为:
“曰遂古之初”至“何本何化”,问及宇宙;
“圜则九重”至“十二焉分”,问及天宇;
“日月安属”至“曜灵安藏”,问及日月星辰。
以上二十二句问天。
“不任汩鸿”至“夫何三年不施”,问及鲧治洪水;
“伯禹愎鲧”至“禹何所成”,问及禹治洪水;
“康回冯怒”至“其衍几何”,问及治水完成后大地的面貌。
以上十八句问地。
“昆仑县圃”至“乌焉解羽”,问及昆仑山。
以上十六句问昆仑山的异闻传说。
《天问》一诗的第一部分,问天、问地、问昆仑,可谓结构整饬,极有条理。从“乌焉解羽”之下为《天问》的第二部分,问的是社会历史及其相关传说。诗人以朝代为序,分别问及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灭亡,以及春秋诸侯争霸之事,最后在对秦、楚历史的发问中结束全诗,虽有错简,但结构完整,同样体现了诗人严密的构思⑦。
林庚先生认为:“(《天问》的)整个轮廓都一直是有中心有层次的,那么此外个别诗句的难于理解,就不能再把原因归罪于作品本来乃是杂乱无章的,而只能归罪于所问的某些情节的失传,或发生了偶然的错字、错简。”〔12〕但与林庚先生的观点不同的是,关于《天问》的错简问题,金开诚、孙作云、苏雪林先生等都认为比较严重,并对《天问》的诗句次序重新作了排列⑧。《天问》一诗的原貌究竟如何,《天问》是错简严重,还是偶有错简但大体不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继续深思的问题。
综上,还原《天问》中的昆仑神话,并对其进行新的释读,对解决《天问》的结构划分和错简问题,进一步推动《天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举《天问》诗句,均引自_祖《楚辞补注·天问章句第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不一一注明。
②此句下原有“焉有虬龙,负熊以游”两句,此即错简,当置于“鲧何所营?禹何所成”之前。参见《林庚楚辞研究两种》第161、191-192、250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原作“一曰阊阖风”,参见何宁《淮南子集释》第318-321页,中华书局1998年版。
④若木即扶桑、扶木。参见姜亮夫《古史学论文集》第79-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⑤《淮南子·本经》:“尧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海内西经》:“貳负之臣曰危,危与貳负殺窫窳。”袁珂注:“窫窳之名,古书无定。《文选·吴都赋》刘逵注引作猰貐,张协《七命》李善注引作猰,《尔雅·释兽》作貐,《淮南子·本经篇》作猰貐,其实一也。”参见袁珂《山海经校注》第28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⑥羿因射日得罪天帝,被贬为凡人,袁珂先生亦有论述:“天帝为什么不喜欢羿呢?我们推想起来,这和羿射太阳的事必定是有关的。天帝的十个太阳儿子,一下子就给羿射死了九个……也许正因为他射太阳的过失,天帝革除了他的神籍。”袁珂先生认为这即是《天问》“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的原因,此观点与本文不同。参见袁珂《中国古代神话》第221-222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⑦这部分内容在其流传过程中有错简,参见林庚《天问论笺》,载于《林庚楚辞研究两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⑧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不欲展开,参见金开诚《〈天问〉错简试说》,载于《屈原辞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孙作云《天问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苏雪林《天问正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何 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322-325,328,324-325,318,362,335,336,329,323-324,323,610-611,501.
〔2〕袁 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23,438,230,381,437,260,299,298,233,428,299,301,448,370,281,455,407,54,306,370,444,196,301,323,323,113,354,294,466,198,372.
〔3〕_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45,26-30,199.
〔4〕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21.
〔5〕崔富章.楚辞集校集释(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086-1087,1087,1095,1095.
〔6〕傅锡壬.山川寂寞衣冠泪——屈原的悲歌世界〔M〕.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7:277.
〔7〕叶舒宪.英雄与太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147-150,142.
〔8〕周祖谟.尔雅校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120.
〔9〕张元勋.九歌十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1-102.
〔10〕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120.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7篇
关键词:嫦娥奔月原因爱
关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淮南子》中对这一故事的记载非常简练,这就给后来的作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其中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奔月》与叶兆言的长篇小说《后羿》可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
《奔月》写于1926年,鲁迅先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述了这一神话传说。小说没有写后羿射日的壮观景象,也没有写后羿射杀封、修蛇时的英勇,而是从发生这些重大事件的几百年后入手,着重描写了后羿与嫦娥的日常生活,并由这一点生发开去直至写到嫦娥奔月为止。叶兆言的《后羿》出版于2007年,小说的前半部分详细叙述了后羿的诞生与成长以及他与嫦娥的复杂关系,后半部分则展示了后羿射日的经过以及登上帝位的后羿与嫦娥之间发生的一些关于“爱情与阴谋、奉献与贪婪、忠诚与背叛、欲望与尊严”的纠葛,当然故事的结尾仍然是嫦娥的离去。神话传说只告诉我们“娥窃仙药奔月”,却没告诉我们嫦娥奔月的原因,鲁迅先生和叶兆言为我们作出了不同解答。
一、《奔月》:无爱的婚姻,只能选择离开
《奔月》一开始就写了后羿与嫦娥琐碎的家庭生活,他们都已脱去了神话的外衣成为普通夫妇,后羿每天打猎养家,嫦娥则每天串门打牌,家里有使女也有家将,日子过得还算体面,但在这体面的背后早已暗藏了矛盾,由于后羿高强的射法把猎物射得遍地精光,只剩下了乌鸦,所以后羿家的饭桌上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乌鸦肉的炸酱面,这与他们曾经心心相印的光荣过往构成了强烈反差。以前他们木榻上铺的是西山的文豹,全体金黄光;食物则更讲究,熊掌、驼峰、野猪、山鸡,要多少有多少,那时的后羿英姿飒爽,那时的嫦娥幸福甜蜜。而如今的后羿常常垂头丧气,对嫦娥小心翼翼,生怕她不高兴,嫦娥则脸上也常常挂着苦笑,对后羿爱搭不理。
其实,后羿和嫦娥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贫乏,而是激情的消退,爱情的荒芜。当爱情遭遇柴米油盐,遭遇裸的现实,还有多少人能保持往日的激情?就像《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是为爱冲破重重阻碍而在一起的,一旦进入家庭生活,面对着吃饭,饲油鸡,喂阿随这些琐事,激情渐渐退去,爱情也日渐荒芜。所以说,物质决定意识,现实是强大的,无论男女都有可能被它改变,男人如涓生,女人如嫦娥都败给了现实。无爱的现实是最残忍的现实,没有爱情或者双方的爱不对等是很难一起幸福得生活下去的。在《伤逝》中鲁迅先生让涓生为抛弃子君作了忏悔,批评了涓生的自私,然而我们注意到《伤逝》写于1925年,《奔月》写于1926年,在《奔月》里嫦娥的离去与涓生的离弃可以说是有相同之处的。可见,无论我们的愿望如何美好,现实就是这样,无爱的婚姻只能选择离去,也许离去后回后悔,像涓生的忏悔,像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可是,如果时光倒流,他们还是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嫦娥也有自己的苦衷,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
二、《后羿》:我不知道,是爱把我推开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8篇
帝星、天樯星、天枪星的方位大小和分布
中国古代的星座,统称三垣二十八宿。紫微垣,就是古代的拱极圈。其中包含北极天枢五星、勾陈六星、紫微垣墙十五星、北斗七星、文昌六星等,还有两个特殊星座:帝星和天桔星。由于岁差的缘故,古今的拱极星不同,其中北斗七星和天桔星等,都是三皇五帝至秦汉时代的拱极星,然而唐宋以后,则均已越出拱极圈的范围。
按照中国古代对星空的认识,地上住着人类,星空上则住着神仙。人类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天上的神仙,则来无影、去无踪,大都具有比人类超常的神奇能力。故人类往往需要求神拜佛,祈求他们的保护。
中国古代的星名,大都来自神话传说人物和上古历史中的著名英雄。有的则是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或重要发明家。其中的帝星,则是天帝的象征。天帝是天神中的最高者,天上的所有天神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和调遣。因此,人们便相信人类要接受天神的统治,而国家的君主或帝王,就是天帝派遣下凡治理地上百姓的,是天帝的儿子,故称作天子。
正是由于帝星象征天帝,人们就必须在星空中给予他一种特殊的地位,古人是如何设想的呢?《史记・天官书》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按照《索隐》和《正义》的解释,紫微垣就是天帝的家,太一就是天帝的别名。因此,司马迁记载的帝星,就是当时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北极星。司马迁所见到的历史文献,大多是先秦记载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之说。
而唐代李淳风所撰《晋书.天文志》,却将北极星与帝星分开,称北极星为纽星。他说:“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其第五星)北极,北辰最尊贵者,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穹,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日‘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第四星后官。)”他明确地说纽星为北极星,是天体运行的枢轴,是众星中的最尊贵者。
然而,了解历史的人都明白,众星拱之、最尊贵的星,只能是帝星。最赤明者,是说帝星是其附近天区中最红、最亮的星。纽星不是最红、最亮的星,这句话说得互相矛盾,但却符合历史。李淳风不相信岁差,却记载了极星因岁差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据文献研究和岁差原理推算,帝星是商周时代的北极星,纽星则是两汉至南北朝的北极星。
《天官书》所载帝星“其一明者”是什么意思?据薄树人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的恒星亮度,也有五等之分,大致可分为:大星(等以内)、明者(等至等)、星(等至等)、小星(等至等)、微星(等至等)。帝星为紫微垣墙内仅有的两颗明亮恒星之一,达等,故称为“明者’。对应于西方星座,应为小熊座B,为小北斗斗口那颗星。另一明者,为小北斗斗柄尖上的星,即小熊座α,即现代的北极星。
在左枢星的左下方,织女星的右上方,有天桔五星。在左枢星的右下方,有天枪三星。在中国古代的武器中,常将枪棒连在一起,如枪棒教头等。通常来说,棒只是一种防身武器,而枪前有刺杀的箭头。但在紫微垣设立天桔星,表明它并不是普通的木棒,而是具有宗教和神话上的意义。这里的桔字,是古代棒字的异写,但是不知其含义的学者,例如,明顾锡畴《天文图》就写作天培(pei),在另一些星图上,又错写作天掊(pou)。星的名字写错了,星名的含义也就弄错了,这是应该注意的地方。
在天桔、天枪两个星座中,仅天桔四为等星,其亮度与帝星相当,其余都是3等以下的星,可见古代天文学家在创建中国星名时给予了天桔星重要地位。
帝俊――东夷民族的上帝天神
如前所述,帝星是一个为劳苦大众排除万难、创造辛福生活的伟大帝王的象征。不过,我们现在要问,这个天帝,在历史神话故事中实有其人吗?研究结果是实有所指的,这个人物,就是帝俊。
按照袁珂先生《中国神话通论》的观点,所谓三皇五帝传说时代的帝喾、帝俊和帝舜,实际是同一个人。其理由是这三个传说人物具有共同、相似的行为和业绩。如果这一结论成立,三皇五帝的历史,似乎就变得更为简明了,是东夷、西羌和夏族,互相融合、斗争和交替执政的历史。
对中国古代图腾神话故事的研究表明,东夷民族在自北向南迁徙发展的过程中,从龙图腾演变为鸟图腾;夏民族从北向南发展的过程中,也由猪图腾演变成龟蛇图腾;西羌民族自西向东发展时,则一直保持着虎图腾。有关华夏各民族的图腾,几乎在历代正史的民族起源中都有交代。而《山海经》等书,则是研究民族图腾的集大成者。不懂得这一点,也就无法懂得华夏各民族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夏商周三代,对自己的国君和首领的称呼,各不相同。夏代的国君称“后”,故禹称夏后禹、启称夏后启、相称夏后相等。有关夏代称“帝”的文献,均为后人之误传。商代的国君才称帝,如开国君主帝乙,后来的帝外丙、帝中壬等。周代的国君称王而不称帝,如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共王等。由此可以看出,华夏各民族之间至三代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故人们早期对于帝星的命名,不可能出现在夏人或周人中。
袁珂在《中国神话选释》中指出,中国神话有两个系统,即以黄帝为中心的古西羌系统,和以帝俊为中心的东方系统。帝俊是东方殷商民族所奉祀的上帝。卜辞中常见的“高祖俊”,就是指他。一般而言,古代的炎黄后裔常将创造发明归之于黄帝,与此类似,东夷人亦将一切创造发明归之于帝俊。即使是司马迁,在他撰写《史记・五帝本纪》时,也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故袁珂认为帝喾、帝俊、帝舜实为同一个人,《帝王世纪》所载喾“自言其名日俊”就是证明。但是,有关帝俊的古代文献,仅见于《山海经》。那么在《山海经》中,究竟有哪些记载俊为天帝的地方呢?
《山海经・大荒南经》曰:“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
又《大荒西经》曰:“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经研究,这里的“十日”,就是《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刚柔十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羲和“生十日”,是以太阳的运动周期定月,即羲和创立了十月太阳历。所以,羲和被称为“日神”。“月十有二”,即以月亮圆缺为周期的、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农历,俗称“阴历”,常羲创造了这种历法。所以,常羲为“月神”。有资格同时娶这两个天神为妻子的,就只有最高天神天帝,即帝俊。
这个集三帝为一身的帝喾,还干了两件大事,即《左传》所记载的将“日寻干戈”的高辛氏二子分开,迁阏伯于商丘,主商星(大火),后裔为商人;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星,后裔为唐人。这是分配、调解东夷、西羌两大民族之矛盾的伟大功勋。《五帝本纪》还记载,帝喾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娶四妃姜源、简狄、庆都、常仪,其四子皆有天下。因此,帝俊是东夷人心目中崇高的领袖,是东夷人民的高祖,是最伟大的天神,故被人们奉为众星拱之的帝星。
当代研究中国古代北极星的学者已指出,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北极距帝星最近,故帝星是商、周人的北极星。可能正是这一历史事实,才导致《史记・天官书》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司马迁根据历史和文献记载,说紫微垣中那颗明亮的星,就是被称为太一的北极星。《正义》还特别指出,太一是天帝的别名,并引刘伯庄云:“太一,天神之最尊贵者。”因此,在先秦历史上,这颗帝星曾做过北极星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在司马迁时代,北极星已移至纽星附近。《史记.天官书》的这句话,主要引自历史文献。而当时的星表很不一致,更不统一,还处在发展形成阶段。后世星表、星图所载的太一、天一星,已经不在《史记.天官书》所述的位置。
羿治七凶的故事
在《山海经》中载有羿治七凶的故事,其中将俊为天帝的身份描绘得更为形象。《海内经》说:“帝俊赐羿彤弓素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本经训》又说:“尧之时,十日并出,……凿齿、九婴、大风、封豕、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锲输,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豕于桑林,万民皆喜。”
帝俊和羿,均是生活在天国里的天神。帝俊不仅要治理上天之天神,同时也要治理下地之人民。当他得知下地之人民因受七凶之害而痛苦不堪时,便派天神羿,带着红色的弓,白色的箭,来到民间,以扶持下地人民的百种艰难困苦。本来是帝俊时发生的事,说神话故事的人为了将俊为天帝神、尧为天帝之子的观念统一起来,才改为尧时发生的故事。尧象征西羌民族,他执政时便颁行西羌人使用的十月太阳历。东夷人因习惯于使用十二月农历,视十月太阳历为民害,故作为东夷人的帝俊和羿,将其当作七害之一废除了。
为了巩固帝俊_的统治,羿必须镇压敢于反抗的异己势力,也就是其余的六凶。所谓凿齿,是一个习惯凿掉犬齿以作为象征的民族。按照袁珂先生的意见,所谓锲输,可能就是其子孙建立殷朝的先民契。九婴,就是长着九个脑袋的九头鸟,他们是鸟夷中的一支。大风,就是风伯禺强,也就是夏鲧。修蛇,就是以后与夏_建立婚姻同盟关系的、以蛇为图腾的修巳民族。由于羿率领帝俊的武装力量镇压了七凶的反抗,才巩固了帝俊_的统治,弈也就成为东夷人心中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永远为人民所称道。
正因为帝俊时代羿所创立的业绩,被封为伯,成为一路诸侯,其子孙也继承了他的事业,仍以羿称之,兴旺了很长时间。有关弈的事迹,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据后人研究,弈亦写作阏、益、噎等。其基本含义为燕子的叫声,是鸟图腾的代表人物。在《五帝本纪》中写作伯益,在《左传》、《国语》中写作高辛氏二子中的阏伯。《括地志》说:“宋州东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今建有阏伯庙,亦称火星庙,为纪念火正阏伯之地。阏伯、伯益、羿伯,皆为同一人名之异写。
逢蒙桃木棒杀羿的故事
到此为止,关于帝俊命羿下凡、惩治七害的故事才讲到一半。相传正是羿这个时代,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流传有河伯和洛嫔的故事。在屈原《离骚・九歌》中,就分别载有赞颂河伯、洛嫔的短歌。河伯本名冯夷,又名冰夷,是管理黄河的大神。洛嫔是洛水之女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关于他们的来历,《抱朴子曰释鬼篇》云:“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洛嫔也有相似的来历,相传她是伏羲氏的女儿宓妃,因溺死于洛水而被封为洛神。
羿平定了七凶之后,社会安定,因羿治理有功而被俊封为羿伯,人们享受着和平盛世的局面。
有一天,河伯带着洛嫔化为白龙出游,被羿伯发现后,便对着他射了一箭,射瞎了他的一只眼睛,并且霸占了河伯的妻子洛嫔。这一无理的举动被河伯告到天帝那里。天帝问是怎么射的,河伯说是化成白龙出游时发生的,天帝反说射得对,因为河伯本应安分守己待在自己的领地。自此羿与河伯结下仇怨。但是羿射河伯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
后人在追溯这一故事时,则余韵未消,由此推衍出各种评论和结局。有人说,羿为夺人妻子而杀人是违反人伦道德的;有人以为,河伯是另一支东夷人;又有人说,羿、河伯、洛伯都是古诸侯,但出自不同民族。笔者认为,冯夷河伯,与羿应是不同民族。河伯族当属夏人系统。由此便引领我们转入了另一个天桔星的故事。
《孟子・离娄》曰:“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所载故事是说,有个名叫逢蒙的人,因羿擅长射技而向羿拜师学艺。由于自己努力,将羿的射技全部学到了手。他想,现今天下只有羿一人的射技可以与其相比,只要没有了羿,他就是天下射技第一。正是出于这一自私的想法,于是他杀掉了羿。因此,逢蒙的行为十分奸诈残忍,他恩将仇报,为后人所不齿。从此,帝俊时代最伟大的英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不过,从_这一更高观念出发,逢蒙杀羿可能正是夷、夏矛盾斗争的反映。因为羿治七凶、射河伯、夺其妻洛嫔,正是矛盾激化的表现。
四年级神话作文400字后羿射日 第9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吧。
里面的故事讲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里长着一株高几千丈的扶桑树。树下长着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经常都和他们一起去洗澡。他们轮流值班,全部都会坐着双轮车,在天空中穿越,人们本来都很幸福,但十个太阳觉得很无聊,就十个一起去值班。
他们把大地嗮裂开,禾苗都烤焦了,河水都热了,人都躲进去了洞穴的里面。这时部落后羿,他射箭百发百中。就追着十个太阳,射中了一个太阳,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登上了一座大山,后羿拉开了弓弩,一个太阳被后羿一箭射了下去,又射下第二条箭,然后同时掉落两个太阳。又狠狠地射下了第三条箭,四个太阳掉落了。
后羿准备射下最后一个,有个跑来说:“留下他,这个太阳能万物复苏,无辜繁茂。”剩下的那个太阳在他的母亲护送下按时间升上了高空,按时落下。后羿也封为了天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后羿救助了苦难中的百姓,如果我们也像后羿一样,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那世界一定到处都开满鲜花,充满和谐。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